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5月28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智能机器人中心)成立仪式在清华大学FIT楼多功能报告厅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管委会主任尤政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院士出席成立仪式并共同为中心揭牌。会议由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孙茂松教授主持。
研究中心秉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宗旨,开拓创新,力争办成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将重点开展3方面的工作:
(1)跨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密切结合人工智能、认知科学、重物材料、仿生学等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其他中心通力工作,在机器人主动感知、认知学习、柔性操控等方向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的理论性与技术创新研究;
(2)扩大产业合作与转化:研究中心将在产业界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广泛合作,促进智能机器人技术转化,推动国防、工业、航天、医疗等领域发展;
(3)建设人才团队:研究中心将与国外知名机器人研究单位进行高水平国际合作,增进学术交流,汇聚高端国际化人才。
尤政院士在致辞中指出,智能机器人是人工智能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发展领域。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综合应用的直接载体,智能机器人在感知、认知、学习、决策等方面尚有很多挑战问题亟待解决,需要集中力量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希望清华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能够通过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张钹院士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本身的研究离不开感知、思考与行动三方面内容,而智能机器人恰恰是实践这一重要环节的载体。希望清华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能够将创新落实到应用,在智能机器人领域引领世界一流。
成立仪式上,张钹院长和尤政院士向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教授孙富春颁发了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聘书。据悉,研究中心不仅联合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等校内机器人研究优势单位,同时也与德国汉堡大学开展国际工作。同时聘请香港城市大学孙东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田苗教授和德国汉堡大学科学院院士张建伟教授为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研究中心未来几年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视听触主动感知与跨模态学习,多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跨域感知与认知学习,自主发育与性能增强,灵巧操作的技能迁移与学习,机器人多模态传感器,智能假肢与神经康复,骨关节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感知与操作,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智能人机交互研究中心
2019年5月21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人机交互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智能交互中心)成立仪式暨清华大学智能交互开放平台发布与学术报告会在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管委会主任尤政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院士出席成立仪式并共同为中心揭牌。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朱军教授主持会议。
尤政院士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当代科技前沿,更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智能交互是能使人机之间信息交换更面向人的自然本性的智能技术。人机交互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清华有多学科交叉创新的优秀传统,该中心在校内聚集了计算机系、心理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美术学院、工业工程系、社科学院等6个院系的专家学者。希望智能人机交互研究中心更好地汇聚校内外相关研究力量,以清华和国家人机交互研究与发展为宗旨,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研究与交流中心、智能交互平台与原创技术推广中心,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清华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张钹院士代表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致辞。张钹院士指出人工智能的重要需求来自人机交互,人机交互核心问题是自然行为的意图理解,而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经过跨学科的研究。交互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是人机交互的特点,智能交互中心可以利用这些新的交互技术,实现更多的创新。希望中心能够团结全世界的研究人员,共同努力发展第三代人工智能理论、方法和技术。
在揭牌仪式上,尤政院士和张钹院士向计算机系长聘教授史元春颁发了智能交互研究中心主任聘书。清华大学智能研究院同时聘请了高文院士、戴国忠研究员为智能交互中心学术顾问。戴国忠研究员作为顾问代表致辞,他在致辞中谈到人机交互是人工智能领域目前面临的重要的问题,希望通过智能人机交互中心研发人机关系更和谐的智能交互技术。
史元春教授在报告中表示,随着计算设备、传感器、数据和算力在日益增多增强,人们可能访问的计算设备和数据增多了,人机关系也变得更加丰富了。如何更自然地进行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换,让机器更“懂”你,具有重要意义。交互技术已经成为终端和应用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自然交互体验是优化目标,而智能技术是实现自然交互体验的重要途径。史元春在报告中阐释了自然行为的意图理解、多模态感知交互、认知心理、情感交互、脑机交互、人因与工效学、人机融合的智能增强、交互设计等研究内容。
智能交互中心在成立仪式上发布了开放平台的4项成果,分别是:智能文本输入开发套件ITIS、人机互启发式英文写作系统ESODA、情感交互数据库ACP,以及视觉脑机交互实验系统VBCI。易鑫博士、陶品副研究员、贾珈副教授、王毅军研究员分别介绍了智能交互开放平台本次发布的相关资源。喻纯副研究员、张丹副教授、分别做了题为“面向视障人群的智能交互”、“积极心理的认知神经机制”的学术报告。
成立仪式结束后,智能交互中心为到场的嘉宾们演示了9个Demo,分别是:智能手表上的超小尺寸全键盘文本输入、虚拟现实中身体周围目标盲获取技术、手持触摸设备上的盲式文本输入、HandSee 让手机上的全手型交互成为可能、EarTouch 提升视障人群移动出行和公众场合使用手机的体验、在移动设备上通过静默语音指令改进交互效率和体验、Anidance: 基于音乐节拍的舞蹈合成系统、人机互启发式英文写作系统、视觉脑机接口中文输入系统。与会者积极体验,热烈交流,非常赞赏这些创新交互技术成果。
来自高校、研究所、和产业界的百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智能交互研究中心主任史元春教授最后感谢学界和业界同仁的积极参与,表示中心将以今天的成立为起点,整合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优势力量,加强科研和交流合作,陆续在开放平台上发布更多资源和技术成果,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研究与交流中心。
智能人机交互研究中心旨在:
(1)开展理论研究。探索自然交互的科学问题,建立通过智能技术实现自然交互的理论基础;
(2)构建开放平台。建设典型自然交互应用中的用户心理和行为数据库,提供脑机交互实验系统,建成清华大学智能交互开放平台;
(3)促进交流合作。举办开放的、国际化的与智能人机交互相关的学术活动,增进学术交流;普及智能人机交互技术,促进产学合作。